新聞公告

新聞公告

新聞聚焦

【專稿】聚力協同 奮勇前行 加快推進本科人才培養高質量内涵式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培養工作紀實

發布時間:2024-04-15浏覽量:

聚力協同 奮勇前行 加快推進本科人才培養高質量内涵式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科生培養工作紀實

 【編者按】在北航2024年人才培養大會及人才培養大讨論即将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特别推出“人才培養工作系列報道”,生動展現學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系統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台、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的生動實踐,進一步營造“崇尚立德樹人成效、崇尚卓越學術成就”的濃郁氛圍,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彙聚廣大師生追求卓越、争創一流的磅礴力量。

  在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北航範式”得到專家高度認可;12項2022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4門,其中第二批國家級線下課程35門,位列全國第一;78個本科專業中,國家級和省部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比92%;國家級重點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全部開放;慣性技術創新教師團隊獲評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傑出教學獎、寶鋼教育獎等榮譽不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準。“要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完善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把握好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系,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改革,以一流理念、一流師資、一流平台、一流服務、一流文化培養一流人才。”2024年2月27日,北航黨委書記趙長祿在學校2024年度工作會上強調。

系統謀劃 構建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面對時代的新變革、國家的新期待、大學的新使命,學校全面審視目标定位和長遠發展,彙集全校師生的共識,由黨委書記、校長擔任人才培養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開展深入研究,全面謀劃人才培養系統性的頂層規劃。2021年11月18日,學校正式推出《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實施方案》,牽頭推動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教學課堂、科研課堂、社會課堂等26項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成立8個領導小組以及工作組,成立美育中心,試點推進科研課堂、社會課堂建設,着力打造“強情懷、強基礎、強實踐、強融通”的北航人才培養“四強”模式。2022年,學校召開人才培養大會,正式發布《北航新時代人才培養領航行動計劃白皮書》,提出“厚植情懷、強化基礎、突出實踐、科教融通”的人才培養方針。學校建立上下貫通的人才培養工作體系,以價值塑造為引領、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科教融通為方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通過重重遴選,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學生付一凡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北航,學校給了我們很開放和自由的課程選擇,培育我們較好的學科交叉能力和科研能力,這為我能入選提供了很大助力。”如今,付一凡的心中有一個夢想——成為我國首位“太空醫生”。2023年秋季學期,學校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共建的“協和醫班”正式開班,瞄準複合型未來拔尖醫學人才這一培養目标,兩校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配備優質師資,推動交叉課程體系重構,培養富有工科素養的醫學科學家和兼具醫科知識的卓越工程師。

“協和醫班”開班式

  學校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完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落實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校領導班子深入學生座談調研,書記校長召開座談會,第一時間傾聽新生心聲,回應學生關切。強化“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書院制”改革,開展“本博貫通、科教融通、學研一體”綜合改革,實施“未來空天領軍計劃”“卓越工程師計劃”,開設“國際卓越工程師試驗班”,融通基礎學科與工程技術,引領空天信科技原始創新,加快探索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新模式,提高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效率效果

聚焦内涵 強化高質量教育教學資源供給

  近年來,學校着力推進學科體系高質量内涵式發展,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應用驗證的全鍊條創新效能,培育學科新的增長點。學校以“鞏固優勢特色、布局前沿交叉”為目标,按照“增減結合、提升質量”原則,調整優化布局了36個一級學科,凝練了170個學科方向。7個學科位列全國頂尖,整體實力進入全國前十,8個“雙一流”學科穩居第一陣列,10大高峰學科凸顯領航态勢。

   2024年1月10日,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自動控制原理本科育人團隊登上第七屆“感動北航”榜樣人物和群體頒獎典禮。“我們始終秉承‘鈎深馭遠’育人理念,堅守立德樹人使命,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改進教學辦法和手段,希望能夠培養一批又一批國家英才。”團隊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獎5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6項,編寫教材10餘部,課程獲評首批線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北航自動控制原理本科育人團隊

  “我們要加強高質量教育教學資源供給,一體推進‘三名一重’建設”,校長王雲鵬在2024年度工作會上指出。學校堅持以校院兩級建設為基礎,梯隊培育各類國家級、省部級重大教學成果,讓“名師”講“名課”,“名師”編“名教材”。

  學校創實有組織的名師培育,探索實施“名師培育計劃”,建立校院兩級名師培育庫,制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師培育計劃”教師培養方案》,對入選教師實行“個性化培養”,構建“精準化遴選、個性化培養、周期化考核”模式。學校穩步推進課程高質量發展,完善“國家級、校級、院級”一流課程建設體系,培育認證結合,扶優扶需并舉,牽頭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課程思政聯盟,校黨委書記任聯盟理事長。學校精準培育優質教材和數字化教材,牢固樹立質量至上的教材編寫觀念,推進精品教材建設,提前謀劃數字教材建設,獲批教育部戰略性新興領域教材建設“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體系建設項目(航空航天領域),獲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5項。

  在一體化推進“三名一重”之餘,學校積極探索基層教學組織建設。遴選3個專業、4個課程團隊,開展專業整建制和跨學院教學團隊建設試點工作。2023年獲評“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1個。

團隊教師與新生合影

科教融通 推動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

  北航2022屆本科生黃森的畢業設計很特别。以“共研一架飛機”為目标,依托學校的“新一代全數字化飛行器科教協同平台”,他和來自不同學院的老師、同學,一起完成了“智能協同無人機數字化協同設計”大課題。這一科教協同平台由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機載中心共建,涵蓋協同設計區、飛行模拟器區等多個功能區域。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學生任鵬程的畢業設計也受益于學校的科教協同平台:“平台依托豐富的軟硬件資源,為我們打通了從書本到實踐再到創新的道路,幫助我們提高利用跨學科思維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北航新一代全數字化飛行器科教協同創新中心

  為進一步促進科教融通方略的實施,學校堅持完善“科”的手段、築牢“教”的基礎、深化“融”的内涵,以學科專業為牽引,統籌經費投入和集中的物理空間,推動學科、平台、團隊一體化協同發展。學校堅持雙向互動,投資4億元,建設新一代全數字化飛行器、空天地一體信息網絡、量子精密測量與傳感等10個科教協同平台,在知識創造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創造知識。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則,深化校際、院際以及校企協同合作機制,在産出原創性科技成果的同時,産出高質量的課程、教材、科教融合團隊和科創項目,培育重大科研和教學成果,成為學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高地。

科研人員在北航智能微納公共平台做實驗

  将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不僅能借助科教協同平台,課程、教材等多樣化的教育教學資源都是重要實現方式。房建成院士精密儀器與量子傳感團隊,将國家發明一等獎融入《慣性器件原理》等課程;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傑出教學獎獲得者王華明院士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轉化成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徐惠彬院士、宮聲凱院士聯合打造材料系列課程與教材……

  學校依托科研成果新建94門新生研讨課、126門研究型課程、590門科研課堂課程。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開放率100%,實現大二、大三學生全覆蓋,将科研實驗室轉變為最大的育人課堂。高端人才100%授課,高達83%的科研成果已轉化為教學資源。學校積極推動科研勢能轉化為人才培養動能,科教融通格局已成為新常态。

智慧賦能 提高教育數字化服務效率效果

  在自習教室裡,北航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幾名學生正在電腦的“雲教學平台”上進行着案例實訓,複習着課堂所得,這得益于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團隊采用的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線下教學更有難度和交互性,線上教學則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我們更好學習,”他們坦言“畢竟大家對知識的接受速度和程度都不同。”


在線教學平台課前、課中、課後教學環節全過程服務

  學校夯實教育數字化轉型基礎,完成沙河科研組團樓智慧教室及配套用房建設,兩校區323間智慧教室全面升級,公共教室常态化智慧錄播比例由32%提升至100%;2023年,全校首個全景智慧教室和沙河校區名師培育工作室建成使用,遴選8門課程和8個虛拟仿真實驗項目進行全景教學設計及适配;學校拓展在線教學平台服務功能,推動慕課、微課、虛拟現實等多樣态學習方式持續創新,在線教學平台已實現100%自動建課,有效對接智慧教室錄播資源,實現3萬餘名本研師生全覆蓋。

  學校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對人才培養的服務效率效果。2023年,學校以信息化賦能,圓滿完成本科教育教學評估。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在線教學平台和數據倉庫相互協同,完成了指标的采集、分析和填報;學校搭建教學檔案管理系統和教學常态化監測系統,對2021年秋季學期至2023年夏季學期13895門次課程的教學檔案進行數字化歸檔。

  信息化的廣泛應用也給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學校借助信息化手段,持續整合業務系統,關鍵業務線上化,簡化業務流程,實現學籍異動跨部門審批線上辦理;實現移動端查詢全校課表、教師工作量、教師課表、學生成績和進行課程評價,推進教學管理移動化進程;優化升級北航在線教學平台,組織教師和助教進行平台培訓推廣,支撐混合式教學模式,目前登錄次數5萬餘次,共建立課程1.8萬餘門次。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确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後繼有人,是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在教育強國征程中的職責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作為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北航在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征程上,始終堅守使命,開拓創新,堅定走好我國高等教育“第一方陣”,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斷譜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篇章。

(供稿:教務部 宣傳部 撰稿人:任和 杜洋 王萍)

(審核:錢政)

編輯:賈愛平